Click here to edit.
策展人:李思賢(東海大學美術系所副教授)
學術主持:夏可君(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) 藝術家:程延平、許雨仁、袁慧莉、阿卜極、張富峻、吳銀海、沈宏錦、蔣三石(依年齡序) 展覽時間:2018.01.27~03.04 展出地點:索卡藝術中心(台北) 【開幕茶會暨座談】:2018.01.27 下午3:30 主題:水墨精神的現代轉化 主持人:夏可君 與談人:何乏筆、李思賢、袁慧莉、張富峻、阿卜極 |
破譯與重塑:台灣當代新繪畫
解构与重构:台湾当代水墨的悖论诗意
夏可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批评家与策展人 诗意的美在于里尔克所言的“纯粹的矛盾”,矛盾越是纯粹,此纯粹还充满了矛盾,瞬间中的永恒,历史中的诗意,这才是现代性至高的悖论美学。 水墨如果有着当代的意义与表达,就是在于要去面对双重的悖论:既要承接传统但又要转换传统,既要面对西方现代性的突变革命但又要默化其灾变的后果。如果水墨有着现代性的使命,这就是同时承受此解构与重构的双重任务。 本次展览的几位台湾艺术家,是台湾艺术家中的翘楚,但他们的作品却还没有被学术界所充分认识,这次集体的亮相,乃是为了探讨台湾当代水墨精神的这些艺术家们,如何以其持久的水墨精神的探索,形成了自己非常具有可识别的风格语言,并试图展现他们如何面对上述的悖论,如何体现出基本的水墨精神?如何重新面对自然?以自然的立场来表达另一种自然化的艺术形式。 保留传统山水的形态,使之进入宇宙浩瀚的多维空间,以极其细碎的笔触,还以抽象的几何形,让画面上的“空白”被无尽扩大,让水墨的“空无性”与“自然性”得以重新生长,这是許雨仁作品无尽余韵的神秘性。 保留传统“册页”的形制,却以抽象化与疾涩书写的笔墨,在拆开与重组之间,以日式小屏风富有节奏变化的图像建构出序列的差异性,让我们重新感受到自然与空白相互激活的丰富性,这是程延平所重构的东亚式辉煌传统。 接受现代性焦虑与烧灼的考验,让水墨接纳异质性与它异性,生成为“火墨”,但又恢复了剩余物的尊严,这是袁慧莉了不起的贡献。 瞬间的燃烧却被赋予永恒的铭记,禅意的余味却获得激烈的眩晕,油画经过与底线主义对话之后,所形成的“微光神采”,有着漩涡中的安定,这是阿卜极的东方神韵与无余涅槃的智慧表达。 一切被解散后,自然也魂飞魄散之后,如何以墨色的笔触与灿烂的色彩,保持散碎与支离的“飘扬”,却又播散出自然内在的无限生机,这是张富峻综合材料的书写神力。 有着书法文字与书写的抽象与简化,与日本少字数现代书法的对话,但放大后,以更为综合材料的呼吸细节,融入生命“苦涩”与“坚韧”的情感,这是吴银海字形书写所体现的个体生命存在之威严与挺拔的性格。 支离的自然世界也有着神话与童话的文化记忆,水墨的趣味本身就是生存美学的天真中悄然融入神秘的浪漫,是余留宝瓶中“翠芦莉的余香”,这是沈宏锦“花团锦绣”一般油彩作品的新山海经。 在自然中作画,让自然来为,让自然出场,无论是笔墨线条还是空白的呼吸,在淡然之中天地自在,“游心于淡”,一切都在自然之中活化,这是蒋三石水墨作品的默化与含蓄。 无论是风格形态,还是展示的形制,艺术家们的作品之间都有着内在的对话与呼应关系,还都经过了物化与空间化的双重转化。当代水墨,从传统的图像记忆,走向材质感或者物性的生命质感还原,从现代性的生存焦虑与无根状态的深渊出发,既走向平面空间与展示空间的延展,又试图让“物性”与“心性”再度发生内在的触感,这是台湾这些中生代艺术家面对地方性、文化性与当代性这三者的紧张关系所形成的艺术态度,本次展览的价值在于,艺术家们的作品体现了在断裂与碎散中,在充满悖论的生存处境中,重建历史诗意与自然灵晕的勇气。 |